- 苗绘;王文华;秦迪;全震;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是我国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长春工程学院发挥党建引领的示范作用,通过参加校地合作新质生产力研究联盟和成立产业学院等多种途径,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构建党建引领“政产学研”四方联动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着力培养“理论基础够用、区域建设能用、行业发展适用、工程一线好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同类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5年02期 v.26;No.99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 石南南;郝健凯;王小娟;
结合北京工业大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应用案例,探讨了虚拟仿真技术(VR)和人工智能技术(AI)在科普体验类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案例应用沉浸式VR技术、9D多自由度地震模拟系统、头戴式VR仿真系统及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高度仿真和沉浸感的地震体验和避险教育平台。通过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不同震级地震中的反馈和信息采集,以及智能化反馈与个性化测试,提升其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虚拟仿真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案例参考。
2025年02期 v.26;No.99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杨钊;刘琪;桂凯旋;
为适应高校科教融合育人工程要求,合理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协同提升,以专业课为依托的科研型教学模式探索势在必行。以《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为例,分析当前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从制度完善设计、意识深化培养和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三方面着手,将前沿科研成果与教学过程深层、紧密融合,探索创新科研型教学模式,旨在培养高质量本科创新人才,为其他工科专业课程实施科研型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2025年02期 v.26;No.99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 曲良波;刘荣稳;李登超;
劳动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空间,劳动教育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目标紧密契合,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契机。从价值旨归、内在逻辑与实践理路三个层面,系统分析了劳动教育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必然性和动力机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从空间整合、内容融合、师资互通和评价反馈四个层面,探析了劳动教育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融合路径,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借鉴。
2025年02期 v.26;No.99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 刘凡;陈相琴;吴雪;
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培养人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系统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四链融合”的理论逻辑,并提出了“综合平台—协同模式—激励政策—生态系统”人才培养路径:搭建“四链融合”综合平台,加强创新突破技术的发现和挖掘;建立“四链融合”跨组织协同模式,实现人才资源要素的共享和共益;完善“四链融合”激励政策,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构建“四链融合”创新生态系统,服务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期能够更好地响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5年02期 v.26;No.99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冯桢懿;莫妮娜;肖瑜;
知识图谱是实现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技术工具。知识图谱课程建设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奠基性工作,是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教学必要的建构工具,知识图谱技术在探索实践类课程改革新模式中,旨在以学生为中心,赋能教师的“教”,助力学生的“学”。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运用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师团队协作,减少重复教学,加强“教—学”互促、互长。课程建构围绕“重塑OBE分层课程任务目标—打造个性化多路径学习链条—建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展开。该模式在低碳建筑设计课程实践中,提升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更多实践类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2025年02期 v.26;No.9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 林慧阳;
教育强国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为高校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供了方向引领、内生动力和社会支持。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高校要深刻理解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意义。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协同育人、系统保障,坚持“点线面体”共同发力,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课题。
2025年02期 v.26;No.99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 陈相琴;李红;
在数字化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面临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的形势。推动产教融合是提升外贸人才质量的根本途径。立足产教融合视角,全面审视地方本科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基于“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从培养方案、实践课程、教师队伍等多维度进行改革,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生态,为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外贸人才提供坚实的支撑。
2025年02期 v.26;No.99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 林松;
在我国新时代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民办高校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在人才培育方面作用显著。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方向。因而迫切需要吉林省民办高校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用于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发挥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作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旨在对新时代背景下吉林省民办高校创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性、需关注的关键要素和有效路径进行探索。
2025年02期 v.26;No.99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 吴多;尹遇学;张鸿;
选修课程的开课质量与授课效果是衡量学分制能否改革彻底的重要标志。以江西省某学分制收费改革试点高校为依托,通过调查当前选修课程的开课、选课与评课实施现状,了解选修课程在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究教师开课、学生选课过程中的各类需求。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一系列的教学管理优化机制与激励政策,以此提升选修课程的建设质量,为学分制收费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
2025年02期 v.26;No.99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 李锟;闫占辉;王征;潘鸣宇;
为响应我国教育数字化与工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战略需求,针对应用型本科工程训练课程在教学模式、管理体系、服务支撑及评价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融合创新能力培养与个性化教育理念,致力于构建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的数字化工程训练教学体系,通过系统优化工程训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深入探索工程训练课程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为数字赋能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工程训练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5年02期 v.26;No.99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 刘敏;王占勇;田甜;
将应用案例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实现产教融合和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形式。围绕材料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的挖掘及运用,探索应用案例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路径和纳入课程考核的形式,并研究了应用案例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对丰富课程内涵、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育人功能的作用。调研结果表明,材料应用案例在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有利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养目标的系统性构建和一体化达成,有助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025年02期 v.26;No.99 119-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 王勇;王雨晨;
探讨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通过对43名本科生的实证研究,发现生成式AI能有效检测和纠正翻译错误,扩展学生词汇量,提高运用语法准确性、翻译流畅性和文化理解能力。教学实践探索证明生成式AI能提升翻译技能和技巧,提供即时反馈和情感支持。同时,研究也发现AI工具存在翻译不准确、对上下文理解不足等问题,并可能导致学生依赖性增加。总体而言,生成式AI在翻译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和应用前景,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优化其功能,探索更多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潜力。
2025年02期 v.26;No.99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 付荣;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规则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双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探讨了在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规则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趋势、双语教学的意义与挑战,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数据,提出了双语教学的策略与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双语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因此,高校应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
2025年02期 v.26;No.99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 闫文其;王秒;刘琪;冒国兵;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纳米材料凭借其独特性质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与方法。然而,纳米材料的微观特性和复杂性对传统教学模式构成了挑战。以《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为例,系统分析了当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短缺、设施不完善和教师培训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跨学科教学、实验实践、互动学习及案例分析等创新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为培养学生在纳米科学领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02期 v.26;No.99 133-13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 严宁莲;李冰;
大数据时代下,英语语法教学中借助智慧课堂精准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准化,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下掌握英语语法知识。该模式能够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语法教学效果。基于此,剖析了大数据技术于英语语法教学环节的显著优势,探讨构建该教学模式的措施,并提出基于大数据的英语语法智慧课堂精准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旨在提升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效能与品质,全力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025年02期 v.26;No.99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 张伟伟;李婉珍;葛飞;
《生物反应工程》是一门集化学、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等多门学科为基础的交叉学科,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专业核心课程。在生物工程专业完成专业工程认证背景下,结合专业认证的三大核心观念,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实施过程和考核体系。在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中,集成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贯穿课程教学整个过程,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综合能力。
2025年02期 v.26;No.99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 王海洁;万玲;
在法学教育改革中开展实践性法律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法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不足,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法律环境中学习和实践,从而提高其法律实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实践性法律教学能够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现代法律需求的优秀人才。探讨了实践性法律教学在法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局限性的剖析,从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平台构建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维度,提出实践性法律教学在法学教育改革中的具体实现路径,旨在推动法学教育的现代化转型。
2025年02期 v.26;No.99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 李科;刘昊天;徐启涛;
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在实验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已无法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将Multisim14引入实验教学,可以避免时间、空间、设备受限的情况,加深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的理解。基于Multisim14设计了一个RC桥式振荡器教学案例,并进行综合应用,电路设计过程简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指出Multisim14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工具,期望为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2025年02期 v.26;No.99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