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九阳;陈立;
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与产教融合的关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与产教融合的内在机理,针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结合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推进产教融合的实践,提出了应用型高校新质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2025年01期 v.26;No.98 78-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 刘海秋;周小波;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面向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合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经历,针对课程达成度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考核难度”多元融合的知识图谱,构建“知识图谱、目标点权重、考核难度系数”协同的目标达成度评价机制。研究成果有望对农林类相关专业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实施提供参考价值。
2025年01期 v.26;No.98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 王毅;陈未央;葛芬;
分析我国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特点与典型高校集成电路学科的培养模式现状,基于顶层设计、培养机制、教育内容(Design, Content, Mechanism, DCM)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集成电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总结了特色发展与产业融合、基础性与探索性相结合、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发展途径。随后,对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进行了优化探讨,提出利用优势资源构建培养特色、从布局出发打造培养平台、以研促教为原则实施培养方案以及多路径实现矩阵式教学管理方案。
2025年01期 v.26;No.98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1K] - 成彦丽;王慧;徐晨;王雪娟;
智慧教学技术不仅显著地增强了教学效能,实现了学习体验的个性化定制,还极大地促进了师生间深度互动的形成,加速教育现代化步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在新工科建设的广阔背景下,如何运用智慧教学技术提高新工科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聚焦于智慧教学技术在新工科学科建设中的应用,以风景园林学科为例,深入分析了智慧教学工具的理论基础、当前的发展现状、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创新路径,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师生互动质量、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等策略,深入探讨了智慧教学技术的应用潜力与价值。
2025年01期 v.26;No.98 91-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 黄梅华;林志强;柯丽珊;
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的基础课,通过学习数学分析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对后续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但该课程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翻转课堂是一种体现先学后教,抓住课前、课堂、课后三个过程,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数学分析课程中初等函数的内容为例,设计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和实施路径,探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专业课的积极性。
2025年01期 v.26;No.98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 张黎黎;
聊天机器人ChatGPT作为一种自然语言工具,其产生给信息素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对ChatGPT的技术解析,和与信息素养教育的适用性的分析,明确了ChatGPT给信息素养教育带来的优势。通过构建完善的信息素养教师团队、引入个性化的学习交互机制、构建个性化的引导教学机制和多维度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四个方面入手,分别从不同角度将ChatGPT嵌入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探讨ChatGPT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构建方式。
2025年01期 v.26;No.98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 姜迪;
通过探讨融合“五育”理念在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管理改革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性。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现有体育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并识别出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与体育管理实践之间的矛盾。研究发现,当前的体育管理体系存在着过度注重竞技体育、缺乏思想教育渗透等问题。基于“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提出了包括体教融合、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等具体的改革路径,以促进吉林省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5年01期 v.26;No.98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 赵琛;李雨欣;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素养提出较高要求。协同育人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大思政”视阈下,高校通过协同育人,可以有效转变传统模式下的思政教育观念、内容和形式,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基于此,在“大思政”视阈下,深入探讨高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现状问题、实现路径,明确高校协同育人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关键作用,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025年01期 v.26;No.98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 赵金凤;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离不开课程改革,学科竞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抓手。在梳理统计学相关学科竞赛基础上,探索学科竞赛元素融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改革驱动应用型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措施,以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2025年01期 v.26;No.98 110-11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 刘柏森;赵莉莉;王岩;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力量。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应用型人才应具备更为广泛的交叉学科知识和可迁移的通用性知识,具备适合于生产实际的应用创新能力。基于此,从理论思考基础上,提出了“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了相关实践,通过产教融合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专创融合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专业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和人工智能素养。
2025年01期 v.26;No.98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 周玲;潘殿琦;于艳春;
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将产业界与教育界的资源整合,共同参与到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以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当今产教融合的背景和重要意义,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三体系四机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即:服务国家和区域特殊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和区域特殊需求服务的技术支撑体系等3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支撑体系和“双导向、双驱动、交叉递进1+1”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4×5矩阵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运行机制、校企“双导师”共同指导的运行机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考核评价运行机制等4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运行机制。
2025年01期 v.26;No.98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 傅涛;杨秀丽;黄洁宁;
《土木工程概论》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木工程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方式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对相关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其课程的现状,并结合课程特点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优化教学目标,融入OBE理念,坚持成果导向核心,重构基于“双创”理念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完成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以后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5年01期 v.26;No.98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 宁敏;朱彦名;
数据化在高校教育模式改革中不断深入发展,在相关部门对数据化发展的大力提倡下,高校也在逐步树立数据融合发展的新思维模式。但是高校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明显和突出,如何加快信息及之间的流转是当前要解决的紧迫问题。目前,有效提高各大高校内部、校校之间、校企之间信息交流和整合具有更大可能性,通过数据共享、数据开放和数据交易进行数据融合,提高数据使用率,使高校教育朝着高质量和一体化发展迈进。
2025年01期 v.26;No.98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 肖晴;王雪娟;牟雪姣;
新工科发展要紧扣培养“能用、管用、实用、耐用”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人才为主线,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筑数字技术》课程以往的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主讲,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主动思考能力不足、实操能力有待提高。本课程知识点多、应用性强,对学生实操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基于此,制定了“三线五阶段”的信息化教学体系,通过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评价等手段,以成果导向教育为理念,依托超星学习通信息化平台,完成了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目标、素养目标、技能目标等能力的提升,打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2025年01期 v.26;No.98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 姚丽娟;易志洪;
探讨专业课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高等代数》是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具有高度的理论性,使得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较为隐性,基于此,分析了《高等代数》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高等代数课程的课堂教学为载体,探究该课程的德育功能,给出了高等代数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原则及方法,并结合课程内容给出了一些具体思政案例供教学参考。
2025年01期 v.26;No.98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 吴修玲;
近年来,国内外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系列功能强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相继问世。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以税法课堂教学为例进行研究,重点对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税法课前、课中及课后环节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举例来说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哪些针对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2025年01期 v.26;No.98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 牟雪姣;张强;吴燕;肖晴;
《建筑数字技术》是高校规划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的专业养成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建筑数字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探索实践。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有效教学模式。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2025年01期 v.26;No.98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 罗晨瑞雪;朱娥;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顺应时代发展,构建智慧课堂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中,通过写作智慧课堂,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学习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智慧课堂不仅关注学生的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高校通过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源、互动交流平台和实践机会,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写作技巧,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2025年01期 v.26;No.98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